陕西保障性住房让中低收入群众“居者有其屋”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记者 王伟民王建)保障房建设是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陕西省坚持用制度政策创新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让许多中低收入群众圆了“住房梦”。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要求,为陕西省保障住房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下一步,陕西省将以十九大精神要求为指引,多措并举,多形式、多渠道提供保障性房源,让更多中低收入家庭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
今年64岁的唐汉文是西安市碑林区更新社区的一位老住户,他居住的地方属于碑林区年代最为久远的棚户区之一,不仅周围环境差,门前道路狭窄,而且屋里终年见不到阳光。
西安市碑林区更新社区居民唐汉文:“在这里住了四五十年了,实在是受够了,外面下大雨操心屋里漏,外面天晴了,里面还是阴的。”
由于经济条件不好,唐汉文一直都没有能力买房,想搬走却苦于无处可去。不过最近,期盼了多年的新房终于有了眉目。
西安市碑林区更新社区居民唐汉文:“房子我们没有花一分钱,还返还了两万多元,给我分得很好很好,我很满意。”
唐汉文家的房子被纳入到了今年西安市碑林区八仙宫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原址将被改造成商业街区,涉及搬迁的居民有500多户。为了让被拆迁的居民尽快住进新房,当地政府决定采用货币化安置的方式。就在被拆迁户签订协议动迁期间,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并且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制度”,让大家更加坚定了信心。
西安市东关地区综合改造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苗海洋:“我们采取以资金买团购房,还是以一种货币化安置的方式,给他们买成团购房安置,那么我们整个是通过棚户区改造以及道路的修建,把他们的居住环境进行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根据补偿协议,将来唐汉文能够住进将近80平米的新房。最近,他就要收拾东西,准备和其他居民一起搬家。而八仙宫片区棚户区将被改造建设成为长乐健康小镇。
西安市东关地区综合改造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苗海洋:“就是要打造成健康休闲养生和文旅为一体的这么一个特色健康小镇,成为大西安的一个新名片。”
西安市碑林区更新社区居民唐汉文:“我们现在拿的包谷面换的是白面馍,到那去又是电梯,换了一个环境,换了一个层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八仙宫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只是陕西省棚户区改造的一个缩影,截至2017年9月底,陕西省棚户区改造新开工22.79万套,占年度任务的100.5%,已提前3个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棚改货币安置17.47万套,货币化安置率76.64%。
如果说西安市碑林区的唐汉文是通过政府的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即将实现住房梦,那么石泉县后柳镇的村民张远兵则已经是真真切切享受到了保障房带来的实惠。今年43岁的张远兵几年前和妻子离婚,为了照顾在县城上学的孩子,只好把家搬到县城,自己边打工边照顾孩子,而租房子成了他最大的烦恼。
石泉县后柳镇前锋村村民张远兵:“有的潮湿的很,所以我们又换了一家,一家换一家,一年换了三四家。”